嗜酸性粒细胞染色是一种专门用于识别嗜酸性粒细胞(Eosinophils)的组织学染色方法。这类细胞在过敏反应、寄生虫感染及某些炎症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。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颗粒富含碱性蛋白,它们能够强烈嗜染酸性染料,如伊红(Eosin)、改良 Wright 染色(Wright-Giemsa)、Luna 染色及改良柠檬酸法等。
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的嗜酸性颗粒主要由酸性磷酸酶、过氧化物酶等组成,这些成分能与酸性染料发生染色反应,在显微镜下呈现亮红色或橙红色。不同的染色方法可提供不同程度的对比度,帮助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布和密度。
Wright-Giemsa 染色:最常用于血液涂片,可清晰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的核结构和细胞质颗粒,细胞核呈紫蓝色,胞质颗粒呈亮红色。
Luna 染色:专门用于石蜡切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测,能够增强颗粒的可视化,使其呈亮红色,与背景形成强烈对比。
改良柠檬酸法:针对组织切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,结合不同酸性染料,提高特异性和可视化效果。
伊红染色:可用于一般组织学观察,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颗粒比周围组织更鲜明,易于区分。
病理学诊断:用于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、哮喘、寄生虫感染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中的分布和数量变化。
血液学研究:用于血涂片检查,评估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特征。
炎症与免疫研究:观察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,评估炎症反应。
适用于石蜡切片、冰冻切片及血涂片,组织样本推荐使用 4% PFA 固定,并切片至 4-6 μm,以确保染色均匀,同时避免因切片过厚影响细胞结构的清晰度。
相关服务
COPYRIGHT © 安徽科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明图网络
ICP备案号:皖ICP备2023009821号-1